4元至7元可以买到一包(10只)民用口罩,折合每只0.4至0.7元;独立包装的医用外科口罩则是每只1.5元。武昌东亭社区一家药店的销售员说,“非医用口罩”(民用口罩)价廉的优势吸引了不少附近居家生活的市民购买。
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要举措,出门戴口罩,已成了人们的日常习惯,普通口罩也加入了日常生活消耗品的行列。实惠的价格背后,非医用防护品质量如何?11月9日召开的湖北省非医用防护用品质量分析会透露,我省非医用防护用品质量状况、企业质量意识、质量检测能力呈逐年提高趋势,针对少数口罩过滤效率不合格、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我省将破解“四大瓶颈”,促进非医用防护用品行业转型升级。
专项行动抽查20批次
2021年3月起,我省开展非医用防护用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湖北省纤维检验局检查非医用防护用品生产销售企业58家(其中生产企业51家、销售企业7家,含药店、批发部、超市等),抽查包括一次性防护口罩、过滤式防尘口罩、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熔喷法非织造布、纺粘热轧法非织造布等在内的非医用防护用品样品20批次,包括非织造布19.849吨,发现少数不合格产品。在这次专项行动中,省纤检局查办不合格案件4起,责令改正6起,没收不合格非医用口罩71.62万只。
据了解,这些非医用防护用品主要不合格项有产品标识、基本要求、外观检查、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过滤效率等,不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等两项国家标准要求。
据了解,过滤效率不合格可能导致口罩不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如细菌、病毒、粉尘等),增加了使用者患病或感染的风险;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不合格,使得人们佩戴口罩时容易脱落,影响正常使用;产品标识标注不清给了部分制售企业“浑水摸鱼”的机会,将非医用口罩与医用口罩混为一谈,误导消费者。
提质须破四大瓶颈
目前,我国民用口罩包括儿童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民用卫生口罩等,均有相关国家、湖北地方、行业及团体标准,大部分可有效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
“民用口罩相较于医用口罩,在防止病毒传播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是质量合格,防粉尘、飞沫的效同样不错。按照国家相关指引,低感染风险人群可以使用。”省纤维检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民用口罩等非医用防护品作为重点日用防护产品,如果质量低劣,不仅无效,还会带来皮肤瘙痒、过敏等。
近年来,我省非医用防护用品质量状况逐年向好,涌现出一批重质量、守信誉的名优企业。但眼下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特别是个别企业降低原料和生产环节成本,违法使用国家规定的限用原料及禁用原料,未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
据介绍,从行业发展上看,近年来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研发生产并占领市场,传统低端的防护用品市场竞争力逐渐削弱,我省部分非医用防护用品企业生产的传统产品严重滞销。
省纤检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省非医用防护用品行业遭遇四大发展瓶颈:企业多产品大,但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效应不强,低附加值产品多;部分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不强,企业自身检测能力偏弱甚至缺失;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原料入厂、产品出厂做不到“货证同行”,为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省纤检局称,将继续对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帮扶,向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实施精准帮扶。同时加强执法检查,深入企业普及质量知识、展示执法成果。(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何金城)
110克氢量可跑120公里,每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225公斤。近日,大湾区首个氢能电动自行车场景试验在龙华区...
日前,我市100家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品质示范 服务万家圳品推广活动。现场展示的产品包括蔬菜、谷物、...
春去夏至,连日的雨水为寿乡的土地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带来了希望。沿着山路走进平整后...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年来,共青团梅江区委员会(下称团梅江区委)...
日前,梅江消防走进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开展梅江区卫健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组织医务人员观看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