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由得想起互联网的黄金岁月。在最宽松的时候,几家企业短短两三年内就垄断了整个网约车市场,几家OTO平台轻轻松松实现了“联姻合并”,在线旅游平台、电商平台等抱团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而进入今年以来,无论是对阿里实施“反垄断第一案”,在线教育纷纷退潮,还是对数据安全问题数次开展约谈,一些互联网巨头被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许许多多的案例都在提醒我们,互联网的“风口”变了,行业正在进入下半场。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人们不难看清这里面的逻辑变化。曾经,互联网平台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在公众视野里更多呈现的是正面形象。但如今,在平台企业统辖的趋势下,一些突出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平台成长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后,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反而出现了自我优待、强制“二选一”、扼杀式收购、算法共谋、大数据杀熟等带有明显数字特征的市场失灵乱象,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并对消费者利益构成实质威胁,加强政策的监管力度是势之必然。
另一方面,技术无远弗届,但监管也在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初期,监管体制不适应的问题较为明显,相关部门缺少经验不能及时有效识别各种漏洞,因而一般采取“包容审慎”态度。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更加完备的监管政策工具箱。就拿禁止虎牙与斗鱼合并来说,这是一次典型的事前监管,而针对阿里“二选一”的处罚属于事后监管,这本身就能反映出监管的精细化、精准化。又如针对数据安全,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全景式守护,也同样极大凸显了治理理念的进步。
也有人担心监管会遏制创新,其实不然。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已经明确指出,“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一锤定音了我们对互联网平台的态度。简而言之,规范不是为了限制发展,也不是针对个别企业,而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督促企业合规经营,为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也要看到,目前互联网平台经济更多是一种模式创新,而不是价值创造,加强平台监管,也是为了支持互联网进行更多真正的高附加值创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正如《平台时代》一书所提到的:“互联网基础性平台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基础性平台往往承担多重角色,平台越大,对平台的中立性、公平性、道德性要求越高。”一系列的监管信号无疑也是种提醒,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之后,平台经营者只有强化用户意识,善用规模效应,为创新谋、为长远计,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扶青)
110克氢量可跑120公里,每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225公斤。近日,大湾区首个氢能电动自行车场景试验在龙华区...
日前,我市100家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品质示范 服务万家圳品推广活动。现场展示的产品包括蔬菜、谷物、...
春去夏至,连日的雨水为寿乡的土地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带来了希望。沿着山路走进平整后...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年来,共青团梅江区委员会(下称团梅江区委)...
日前,梅江消防走进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开展梅江区卫健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组织医务人员观看了医...